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百科 > 唐代佛教寺、塔、石窟―“梦回大唐”系列

唐代佛教寺、塔、石窟―“梦回大唐”系列

李来玉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代佛殿建筑和布局日趋宫殿化,重要佛寺以主佛殿所在中院为主体,四周廊庑环绕,南、北面开门,殿庭内前为佛殿,后为讲堂。在中院的东西廊外也多排列小院,一般以东廊和西廊第几院称之,主院两廊建有若干小院。其布局和宫室、贵邸中主院外另建若干别院的布局相同。留存到今天的唐朝佛教殿堂中较为完整的仅有两处,即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唐代佛寺在建筑和雕刻、塑像、绘画相结合方面作了很大发展。随着净土宗的发展和佛教的进一步世俗化,各种壁画也更为盛行。

莫高窟第148窟壁画所示唐代佛寺
 
  唐代仍盛行建佛塔,但除少数例外,一般佛塔已不建在佛寺中心,而在主院殿前两侧或主院外的东南、西南方。此外也大量建造墓塔。塔的形式有单层、多层,平面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构造有木、砖石不等。就外形方面来说,大致可以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和单层塔三个类型。唐朝留下来的楼阁式塔中,建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的西安兴教寺玄奘塔是一个重要的范例。唐朝密檐塔的典型则有云南大理寺崇圣寺的千寻塔和河南嵩山的永泰寺塔和法王寺塔等。留存下来的单层塔绝大多数是僧尼的墓塔。墓塔的体积一般都不大,高度在3-4米以内。其中河南登封县嵩山会善寺的净藏禅师塔和山西平顺县明惠大师塔都是重要例证。

云南崇圣寺千寻塔
 
  除石塔外,唐代还盛行建经幢,多为八角形,下为须弥座,中为上刻佛经或咒语的幢身,其上为数层雕作伞盖、屋顶和火珠的顶部。经幢早期多建在殿前或寺门外两侧,作为寺庙的点缀,因其上多刻有减罪含义的陀罗尼经,后期发展到建于常用为刑人法场的州县谯楼前或十字街中心,成为刑场的标志物。

  唐朝是石窟寺开凿的高峰期,开凿石窟的地区由南北朝的华北范围扩展到四川盆地和新疆地区。凿造石窟的功德主由帝王贵族到一般平民。凿造的形式和规模由容纳高达17米的大像的大窟到高仅30乃至20厘米的小浮雕塑像。唐代所凿的主要石窟分布在敦煌和龙门。唐代石窟绝大多数不用中心柱。初唐盛行前后二室的制度,前室供人活动,后室供佛像,盛唐以后则改为单座的大厅堂,只有后壁佛龛容纳佛像。唐代石窟中的雕塑、绘画和彩画装饰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参考文献:
  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
  傅熹年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建筑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唐代佛教寺、塔、石窟―“梦回大唐”系列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