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百科 > 卧羊――羊年吉“羊”系列

卧羊――羊年吉“羊”系列

李来玉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通座高256厘米,底座209厘米。河南省巩县西村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神道出土。

  宋八陵,分布在河南省巩县西村、芝田、孝义、回郭镇附近。北宋九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所掳囚禁死在漠北外,其余七帝均葬此地。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宏殷的陵墓由汴梁迁至巩县,合为八陵。陵区内还附葬皇后二十多人,宗室大臣百余人,形成庞大的陵墓群。

  宋八陵的神道石刻是宋代雕塑的重要作品,按其风格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包括永安、永昌、永熙、永定四陵,中期包括永昭、永厚两陵;晚期包括永裕、永泰两陵。在早期四陵中,永熙陵的规模和石刻艺术可称为代表作。
据《宋史礼记》:永熙陵的皇堂深一百尺,陵台方广二百五十尺(以上均按宋尺),在如此规模的陵区内,神道石刻的形制也相应高大。这件石羊是各陵石刻中比较优秀的作品。石羊四肢屈蹲,昂首伸颈,姿势挺拔俊秀,雕刻线条流畅,既着力把握整体,又注意精雕细刻。当地谣云:“东陵(永裕)狮子西陵(永泰)象,滹沱陵(永熙)上好石羊”,这种评语是十分恰当的。

卧羊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5五代宋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孟凡人:《北宋帝陵石像生研究》,《考古学报》,2010年第3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卧羊――羊年吉“羊”系列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