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百科 > 昭陵六骏石刻(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4幅)――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昭陵六骏石刻(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4幅)――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李来玉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代,昭陵六骏原在陕西礼泉县昭陵,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前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的总名称。是李世民在建立唐王朝的战争中所骑六匹战马的雕像,刻于贞观十年(636年)。六骏分两列东西相对地放置在唐太宗陵前,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从南向北,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毛”、“白蹄乌”;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六骏每件宽204厘米,高172厘米,厚40厘米,重达3.7吨,均为青石质地。遗憾的是,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两石刻在1914年被盗卖到了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其余四骏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六马姿势各异,但均雄健有力。其中什伐赤是一匹波斯的战马,纯赤色马,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石刻什伐赤作飞奔状,身重五箭,都在臀部,其中一箭是从背后射来的,可以看出什伐赤作战时的勇往直前。

什伐赤
 
  白蹄乌,传说此马黑色,四蹄俱白,其奔跑之势如黑云疾飞。《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武德元年(618年)李世民在击破薛仁杲之役时,所骑之马即白蹄乌。李世民在白蹄乌浮雕刻成后,曾为之赞语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白蹄乌浮雕雕刻手法简明生动而又自然逼真,造型浑厚古朴,是唐代大型雕塑艺术的佳作。

白蹄乌
 
  特勒骠,两目炯炯,双耳高耸,作缓步徐行姿态,给人以机警而又稳定之感。浮雕造型简练明确,写实性强,富于运动感。据《旧唐书·高祖本纪》载,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在击破宋金刚、平并州之役时,所骑之马即特勒骠。李世民在特勒骠浮雕刻成后为之赞语曰:“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传说此马黄色,白嘴微黑。特勒骠是突厥特勤地方所产,过去称“特勒骠”是因为《唐书》等将“特勤”写作“特勒”所致。“特勒骠”浮雕,造型饱满浑厚,神态生动,雕刻技巧高超,是唐代大型雕塑艺术的精品。

特勒骠
 
  青骓则毛色雪白,是武德四年唐太宗与窦建德在虎牢关激战时的骑乘。石刻青骓作疾驰状,表现了冲锋陷阵的情景。马身中五箭,前一后四,均系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的。虽是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足可说明骏马飞奔的速度。唐太宗所题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青骓
 
  “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列于陵园祭坛西侧首位,前胸中一箭。前面的武士是大将丘行恭正在拔箭。李世民为其题赞文日:“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三川,威凌八阵。”而“拳毛“则是李世民在621年平定河北刘黑闼作战时所骑的一匹战马,此马矫健善走,周身悬毛卷曲呈黄色,故称“拳毛”。在战斗中,“拳毛”身重九箭战死。李世民将其比作神马,赞语曰:“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上:飒露紫  下:拳毛
参考文献:
  马自树主编:《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一级品·上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12月。
  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唐气派 分隔海外—“昭陵六骏”的前世今生》,《文史参考》,2010年第14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昭陵六骏石刻(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4幅)――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