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百科 > 深衣的兴起――云想衣裳系列

深衣的兴起――云想衣裳系列

李来玉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深衣之得名,在于其“衣裳相连,被体深邃”。在商周时期,贵族服饰主要是分成上、下两截的衣、裳,这是当时男子常穿的服装,而女子穿的大多是上下一体的袍服。大约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后,男子也开始改穿上下一体的袍服,这是中国服装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

  这种新的服装样式,古人称为“深衣”。它穿着方便,缝制容易,既利于活动,又能严密地包裹身体,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布料,所以很快就流行开来。且从湖北省江陵马山楚墓一直到西汉时期的湖南省长沙马王堆等都有发现,使我们可以准确的了解深衣的形制。

着衣女俑 湖北荆门马山1号楚墓出土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遗址中出土一件人形铜灯,该男子穿着一件宽袖的交领长袍即为深衣,右面的衣襟压在左衣襟的下面。衣襟的左下部横向接出一条三角形的曲裾。它是一条长长的三角形布,向右缠绕在人的身体上,尖端掩到背后或者掖入腰带一下。


形铜灯 河北战国中山王墓出土
 
  在湖南长沙仰天湖25号楚墓出土的彩绘女性立俑,修眉杏眼,小口朱唇,鬓发整齐,削肩束腰,所穿深衣的曲裾很长,绕着身体缠好几圈,在前襟下面形成了一枚三角形的衣物,可能是右侧衣襟的斜衽。由此可以推测,在深衣这种服装样式中最具特色的应该就是这条长长的曲裾。

彩绘女立俑 湖南长沙仰天湖25号楚墓出土
 
  而湖南省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龙凤帛画中的深衣形制则十分特殊,画面下方正在举手祝祷的女子,所着深衣的衣袖肥大而且下垂,在衣袖口处突然收紧。衣裾的下部宽大而且拖长,显得华丽富贵。有学者根据这种衣袖的外形像牛脖子下面下垂的皮肉,称呼它为“垂胡形衣袖”。这一形制同样见于河南信阳长台关二号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身上。
 
人物龙凤帛画  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


彩绘木俑 河南信阳长台关二号楚墓出土
 
参考文献:
  赵超:《云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7月。
  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长沙仰天湖第25号木椁墓》,《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
  黄宏信:《楚帛画琐考》,《江汉考古》1991年2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深衣的兴起――云想衣裳系列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