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百科 > 明朝围棋的三大流派是什么 明代棋书有哪些

明朝围棋的三大流派是什么 明代棋书有哪些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围棋

  围棋到了明代,又是一番面目,与唐、宋不可同日而语。无数的名手相继涌现出来。

  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欢下围棋,相传南京胜棋楼就是他和徐达下围棋的地方。不过,在历史上,他却是以禁棋出名的,他曾下令:“在京军官军人……下棋的断手。”又建造了“消遥楼”,专门囚禁下围棋的老百姓。这些戒律和作法,阻碍了围棋的正常发展。但围棋到了明朝,已势不可挡,名家好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相礼是明初大国手,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尤精于弈,当世无敌”。明太祖虽说禁止别人下棋,却禁不住自己对围棋的嗜好。他曾把相礼召至京城,命其与燕王对弈,赐以重赏,比相礼晚十余年的楼得达也是江南人,他为人所知时,相礼独霸棋坛已相当久了。《宁波府志》上有一段楼得达与相礼比弈的故事。那是永乐初年,明成祖把楼得达召进京,命他与当时的棋霸相礼对局,相礼很骄做,自以为天下第一,胜券稳操,因而瞧不起楼得达。赛局未定,明成祖已命人悄悄地把画有冠带的纸放在棋盘下,准备赐给胜者。棋一连下了几盘,结果楼得达大胜相礼,明成祖当即赐予冠带,相礼独霸棋坛的时期就此告终。

  其实,当时能抵挡相礼的棋手,也许不只楼得达一人,限于古时交通不便,不可能都有进京交锋的机会。据史载,吴中一带的唐理,棋力也不弱,他曾在阳羡山中,遇上一位道士,并和这道上下了三天三夜的棋。唐理还把下棋的本事亲授给他的女婿,后来他的女婿棋力与他相当,能同他一决雄雌。

  假如唐理能有幸被召入京,恐怕也会与那些棋霸争个高低。明代许多棋手都很好强,甚至连皇上都不让。刘景就是这么一位棋手,他常陪明成祖下棋,经常是以他的胜利告终。成祖下得没情绪了,对刘景说:“你不可以让让我么?”刘景回答:“可让的我让你,不可让的,我是不能让的。”刘景与贾玄在这点上形成鲜明对照,刘景真不辱棋手这一称号。

  明仁宗年间,朱熊棋艺颇有名气,到了明孝宗时代,称雄棋坛的,是越九成。他进京下棋,没有敌手,顿时名声大震,孝宗知道后,马上将他和京城名手一同召进皇宫下棋,赵九成有许多独出心裁的招式,连连得手,看得孝宗大开眼界,赞叹道:“真国手也!后来,孝宗赐了赵九成一个官职。

  当时棋坛还有一位“怪手”叫范洪,《宁波府志》记载,他“弈棋以自娱,与人弈,常随其人高下,不求大胜,然终不一挫衄。”当时人把他与画家吕纪等三人,合称为“四绝”。

  棋坛三派

  围棋到明武宗时,名手已多如牛毛,并逐渐开始形成流派,各派的棋风显示出不同的特点,这是围棋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据《弈旦评》、《宛委余编博物志》记载,明武宗时,棋界形成三派。

  一派为永嘉派。这一派中鲍一中年龄最大,出名也最早。他又名鲍景远。著名作家吴承恩著有《围棋歌赠鲍景远》,上面说鲍景远二十岁时,已被誉为海内第一,“纵横妙无匹”,“处处争雄长”。四十多岁时,还参加过几次著名的围棋比赛。吴承恩称他为“棋中师”,王世贞说他“弈品第一。王世贞认为鲍一中棋风特点是“巧”。这一派里的李冲比鲍一中出名晚,棋力似乎也不如鲍,被评为第二。他自己对此不服。到了暮年,曾与京师派李釜交战,惨败而归,以致不敢再与李釜对弈。这一派里还有几位较有影响的棋手,他们是周源,徐希圣,周厘。前二位出现较晚,周厘与鲍一中同时,鲍称他的棋鲡“咄逼人”,甚至有点怕他。

  另一派为新安派,这派的汪曙比永嘉派的鲍一中棋力差些,晚一些的程汝亮是这派的中坚。程汝亮字自水,《仙机武库》和《弈时初迭》中都收有他的遗局,其局”布局工整,奇正迭出,取舍各尽其妙。”王世贞认为他有以守为攻的特点。他与京师派的李釜也是劲敌,他败的次数多些,也是心里不服气。可惜过早地离开了人间,未能最终争回这口气。

  第三派为京师派,有颜伦、李釜这些高手,颜伦工于计算,常常不差一道。他遍游全国,很少对手,王世贞说他棋风稳健。李釜又名李时养,他比颜伦稍晚,但棋力不在其下,能与颜伦争高低。颜伦就因为怕输给他有碍名声,不敢与他抗衡,躲到吴中去了。前面已经提到,永嘉派的李冲,新安派的程汝亮都曾是他手下败将。吴承恩在《后围棋歌赠小李》中,认为他棋力“绝伦”,王世贞说他偏于力战。

  在《宛委余编博物志》中,王世贞评价说鲍一中、程汝亮、颜伦、李釜四人虽然风格各异,攻守侧重不同,但此四人“以当明第一一品无愧之”。

  弈谱充栋

  明代棋书很多,明末《桔中秘》说:“弈谱充栋”,并非夸张之词。除上述以外,重要的还有:《适情录》二十卷,林应龙著,明嘉靖四年(1525年)刊印。前八卷包括棋谱三百八十四图,是林应龙与日本棋手僧中虚合编的。九卷以下为林应龙独自编写。此书用军事名词术语为题;并把棋盘分为九个区,称为“九宫”。

  《秋仙遗谱》十二卷,诸克明编,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印。此书是明代颇负盛名的棋谱。诸克明“性好弈,深知用谱之说”,他这部著作“每出新意,以补古人之不及”,编书的目的是使棋手们“俱有谱之可依”。

  《仙机武库》八卷,著者陆玄宇父子,是明万历年间著名藏谱家。此书是从当时几部著名棋谱及对局中选录编辑的,有很高的价值。后来过百龄重新整理、校订了这部书,使其内容更为丰富。

  《万江仙机》二集一百局,残本,明潞王朱常涝辑。据考证,这本书里辑的棋谱都是棋手拟出来的,即所谓“出局”,不是对局的记录。棋谱中有很多走法很奇异,与后来的走法不大一样。

  《弈旦评》一卷,冯元仲著。这本书较详细地记载了我国历代的棋手(尤其是明代棋手)和棋谱。这对于研究中国围棋史,颇有参考价值。

  除此而外,还有《石室秘传》,《石室仙机》,《弈时初编》等数种,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明朝围棋的三大流派是什么 明代棋书有哪些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