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百科 > ”三八“为何成为骂人的话?

”三八“为何成为骂人的话?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八”一词除了让人联想到三八妇女节之外,更多的是联想到对女性的辱骂,“三八”从来非敬语,闽南一带有一句俗语“三八”。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意思是指那些不正经或者行为、语言等方面不符合礼仪、道德规范的人。“三八”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腐败的清政府慑于八国联军的压力,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并开放宁波、上海、福州、厦门、广州等五个港口为通商口岸。从此,外国侵略者肆意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那时,厦门、泉州等地也驻有许多外国鬼子,每逢三、八的日子,外国鬼子就成群结队到处横行,有的开着汽车在路上横冲直撞,有的拦劫妇女施以强暴,有的拿中国人作为靶子练习射击,有的借酒疯殴打行人……真是无恶不作。中国人民对此行径非常痛恨,所以一见外国鬼子就说“三八鬼子又来了”,赶快逃避。

  后来,“三八鬼子”这句话一直流传下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为了简便,就缩为“三八”。凡是遇到那些行为不端,语言粗鲁、不遵礼仪的人,人们就说:“这个人真‘三八’。”

  三八”是地地道道的中原词汇。刘福根著《汉语詈词研究》,梳理“汉语骂詈小史”,内列“三八”条目,释为:“俗谓素性生硬、作事乖张,曰‘三八’。典出元怀《拊掌录》:‘北部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人谓之生张八。’寇忠愍(准)乞诗于(魏)野,野赠之诗云:‘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魏野因排行第三,自称“魏三”。“三八”即简称自“魏三”、“生张八”。

  宋代中原地区百姓大量移民闽、粤,遂将家乡俗语“三八”带到此地 ,最终越过海峡、传到台湾省,成为台湾“省骂”。骂人也讲性别对等,台湾又用“半生头”专骂男性,意与“三八”相近,亦源于“半生半熟”之语。魏野是宋初知名隐士,一生不曾出仕,《宋史》本传云其诗“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上述赠妓诗纯属打油,无意间给后世留下三个词语,堪称一桩趣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八“为何成为骂人的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