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百科 > ”十恶不赦“到底是哪”十恶“

”十恶不赦“到底是哪”十恶“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十恶不赦”是指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在法律上规定有十种重大犯罪不能赦免。在历史上,十恶提法是逐步演变而成的。至北朝北齐时开始规范化,定十条重罪,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十条。至隋正式把重罪十条改为十恶,并列入法典。


这十恶是:一谋反,阴谋造反,推翻封建王朝;二谋大逆,谋化毁坏皇帝的宗庙、祖墓或宫室等蔑视和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三谋叛,暗中策划背叛朝廷的行为;四恶逆,对直系和旁系尊亲属或兄、姊、夫及其直系尊亲属的杀害行为或对祖父母、父母殴打行为;五不道,灭绝人性,违反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六大不敬,不尊敬皇帝的言行;七不孝,对直系尊亲属的忤逆行为;八不睦,亲属间的谋杀、出卖、殴打或控告的行为:九不义,违背封建仁义道德的犯罪行为;十内乱,违反封建伦理纲常的奸污行为。


这十恶,经唐至清,除元有略改外,相沿而用,并规定对犯有十恶的不得赦免。《隋书·刑法志》:“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遇)赦,犹除名。”《元曲·关汉卿〈窦娥冤〉四》:“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刑法制度中亦有“十恶”之名,它是在西汉的“大逆不道不敬”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了隋开皇初年,随着佛教的兴盛,封建统治者遂将佛教之中的“十恶”之名引入律法,以之代替了《齐律》中的“重罪十条”,“十恶”之罪名遂正式出现。 


    "重罪十条"把以上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经过隋代《开皇律》与唐代《唐律疏议》对之的进一步的修订,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罪名说法。它的主要内容有:


    1)谋反。指企图推翻朝政。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2)谋大逆。指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


    3)谋叛。指背叛朝廷。


    4)恶逆。指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等尊长。


    5)不道。指杀一家非死罪3人及肢解人。


    6)大不敬。指冒犯帝室尊严。通常为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7)不孝。指不孝祖父母、父母,或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等。


    8)不睦。即谋杀某些亲属,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等。


    9)不义。指官吏之间互相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立即改嫁等。


    10)内乱。亲属之间通奸或强奸等。


    由于"十恶"之罪直接危害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君权、父权、神权和夫权,所以自隋唐确立"十恶"之罪以后,历代封建法典皆将之作为不赦之重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十恶不赦“到底是哪”十恶“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