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抗日战争 > 经历回忆 > 夜袭白霓桥

夜袭白霓桥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939年4月,我师(133师)奉命由湖南平江长寿街进驻湘鄂赣边区之修水桃树港通城之白沙岭,平江之朱溪厂龙门厂渣津丰溪一带,驻扎整补,并相机派出一个攻击团,配备一组无线电台,深人到敌人后方之通城通山祟阳蒲析咸宁岳阳一带的广大敌占区,进行破坏敌人的交通通讯设施,伺机袭击敌人防备薄弱的据点、灵活运用游击战术的16字方针。即“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致敌疲于奔命,顾此失彼,束手无策,难于应付之困境,我则运动自如,这充分证明了游击战术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

  1939年1月15日夜,接到我师部派出的侦察参谋情报,敌人在白霓桥驻有一个兵站,占据白霓桥小学为兵站驻址,站部住学校教职员办公室兼宿舍,各教室为仓库库房,经我侦察参谋与该地治安维持会的爱国青年多次联系亲自冒险侦察属实,并作为内应、接应攻击小组。于是师长命我迅速在师直属部队挑选机智猛勇健壮敢死队员50员,由我亲自率领,并指定师特务连一排排长王俊荣协助。穿上便衣,携带20响手枪及手榴弹,外加师部特务连仅有的两支手提冲锋枪,趁敌人警卫中队调离归还建制,新派来接替之敌人小分队情况不熟,配置尚未就绪之机,于是夜2时30分急行军赶到白霓桥小学附近停止,进行观察动静。我们先派二人与在站外接应的爱国青年周志强一同向站门口的两个敌哨兵突然接近,将其卡死,随即两个手持冲锋枪的上士班长紧跟进去,出其不意的将敌兵宿舍门哨一声不响的卡死。我两名手持冲锋枪的勇士班长,高声大喊,不许动;你们全被包围了。即开亮五节电池大电简,向兵宿一扫,敌兵正在酣睡之中,突被惊醒,一时惊慌失措,以为神兵天降,我两名勇士班长发现已有敌兵在抓枪枝,于是毫不容缓开枪扫射,这个敌人小分队大部被击毙于兵宿,少数翻窗跳出逃命。我则亲率40余名敢死队员由一排长领一部分抄兵站后面,形成前后合围之势,将敌兵站站部包围,立时手枪枪声手榴弹爆炸声猛烈响起,敌兵站内部,指挥大乱,敌警卫小分队长刚一出门即被击倒,大尉站长被击受重伤,被我活捉,抬回师部毙命,战斗仅半个小时即告结束。由于该兵站离敌兵大队驻地只有80余华里,故不敢久留,只命敢死队员每人背走两支冲锋枪,子弹各千发,其余大批粮食各类枪械弹药大炮装甲轻型坦克全都用汽油淋上后,立即撤出兵站,投掷手榴弹爆炸引起大火燃烧,将其全部焚毁,我敢死队虽经一夜艰苦疲劳,但人人欢欣鼓舞,士气旺盛,安全返回师部,无一伤亡。

  是役计击毙敌人警卫小分队长一名,大尉站长受重伤后毙命,击毙敌兵30余名,站员二名,一名死心踏地甘作千古罪人的汉奸,管理员一名,伙夫一名。生俘敌军曹一名,管理员一名。

  这支敢死队,深受夏师长的重视和多次表彰,并长期保留,以应随时行动。

  由于这支敢死队配合我师派出的攻击团,神出鬼没的巧妙行动,使敌人疲于奔命,恼羞成怒四处调集兵力,向我进行“扫荡”。1943年7月在通城之雪堂岭,敌以相当于两个联队之兵力,配备飞机大炮,围攻、扫荡我执行攻击任务的397团驻地,激战三天三夜,我军利用有利地形,充分发挥轻重武器的威力,毙伤向我进犯之敌50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8挺,步马枪100余支,掷弹筒5具,钢盔50余顶,战刀三把。我397团副团长滕世辅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不幸腹部中弹,仍高喊同志们弟兄们拼命追杀呀!而后壮烈牺牲,时年仅32岁。士兵亦伤亡300余人。经过此次反扫荡战役后,敌人吃了苦头,只得乖乖的龟缩在据点中,加强各个据点的防卫,不敢大肆出来抓人抢粮骚扰我战区内人民了。
   
       (李慕农,黄埔军校17期生)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夜袭白霓桥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