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党的游击小卒彭泽湘

党的游击小卒彭泽湘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彭泽湘,湖南省岳阳人。1899年11月5日生。1916年毕业于湖北第三联合中学。1917年至1918年在湖南省临湘县廖卓云家学习中国文学。1919年1月到北京,准备升学。6月,他考入北京俄文法政专门学校。他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在校曾主编《人民》三日刊。期间,他与北京大学教师、俄共员鲍立维,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教师潘格拉脱夫和苏联远东共和国驻北京的代表优林有接触,向他们索取有关苏俄十月革命的期宣传材料,同情和向往社会主义,还曾参加革命组织的“共产主义者同盟”。

  1937年春,华北告急。彭泽湘到北平从事抗日联合战线工作。在大革命时期的老朋友李锡九的帮助下,结识了杨秀峰、张友渔、张东荪等新朋友。经李锡九的联络,6月,彭泽湘得以赴延安,会见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提出他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议,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6月12日,毛泽东致电中共北方局王世英:“已与彭泽湘在延安谈好我们同第三党合作问题,他们同意我们的做法,并愿回北平指示第三党同我们合作。”当日毛泽东还致电潘汉年:“第三党彭泽湘来延安谈,尚好,表示同意我们主张并愿合作,他明日离延安经北平约半月到上海,我嘱他找你。”离开延安前,林伯渠交来毛泽东托彭转送给北京大学几位教授的信。彭泽湘都一一郑重地交付了。

  1940秋,彭泽湘因内部人事不合宣布退出第三党,专门担任主张抗日反蒋的李济深的顾问,继续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奔波劳顿。1944年秋,长沙沦陷,桂林危急。李济深决定如日军入侵桂林,他计划在广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派彭泽湘外出联络,特别是让彭转道再赴延安向毛泽东请教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后因交通阻塞、社会混乱,未能实现预期的计划。

  桂林沦陷后,1945年初,李济深联络蔡延锴等到两广南部发展民众武装抗日。对此,引起了蒋介石的十分“戒备”。蒋通过政学系的熊式辉找到此时仍滞留重庆的彭泽湘,让彭带信交李济深,劝李返回重庆。彭经过许多曲折,好不容易在梧州山中找到李济深。李向彭说明他不去重庆的理由,彭十分感动。彭泽湘根据李的意见,起草了一封答复蒋介石的电报,电文说:“你现在这样抗战不行,无民主,无人民拥护。现在只有实行民主,发动人民,抗战才有前途。”还提出:“民众要求自卫自治,如果能够这样做,我可去重庆,否则我还是留在敌后做民众工作。”此后,彭即随李济深从桂东南到广东罗定,沿途发动各县组织抗日武装,还联络广东中共抗日部队一起,共同开展抗日斗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党的游击小卒彭泽湘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