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抗日战争 > 抗战战役 > 重返豫湘桂之三:河南战场上的日军空前强大

重返豫湘桂之三:河南战场上的日军空前强大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要形容豫中会战期间日军在河南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可谓“空前绝后”。对此,日军也形容这次作战为“百年大远征”,这是河南战场历年作战中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对于日军到底投入了多少兵力,目前说法不一,从5、6万到10万都有。本文现依据日方档案以及各部队史的记载,对日军投入的实际兵力作一介绍。

投入河南战场作战的日军,以第12军为主。这个军辖有第27师团、第37师团、第110师团、第62师团、第63师团(实际参战兵力为一个旅团)、战车第3师团、第12野战补充队、第7独立混成旅团、第9独立步兵旅团、第4独立骑兵旅团,以及若干直辖和配属部队。

除了第12军之外,位于山西的第1军、武汉的第11军、安徽的第13军也都奉命抽调一部或者是策应作战或是配合作战。其中第1军抽调部队为第69师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和神部队(由三个集成大队编组,兵力相当于一个旅团),第11军抽调部队为独立步兵第11旅团,第13军抽调部队为第65师团。

以上计投入三步兵联队制师团三个(即甲、乙种师团,其中第27师团为甲种师团,第37、第110师团为乙种师团)、两步兵旅团八步兵大队制师团三个半(即丙种师团,第62师团、第65师团、第69师团、第63师团步兵第67旅团)、战车师团一个、独立步兵旅团两个、混成旅团两个、骑兵旅团一个、野战补充队一个、临时兵团一个,以及大量配属部队。

战车第3师团是整个抗战期间唯一一支投入作战的战车部队。作为日军王牌机械化师团,其火力和机动力不言而喻。按编制,总人数为13820人。辖战车联队四个(各1070人)、机动步兵联队一个(3030)、搜索队一个(约700人)、速射炮队一个(约340人)、机动炮兵联队一个(约1500人)、防空队一个(约1010人)、工兵队一个(约1150人)、整备队一个(约780人)、辎重队一个(约770人)。在豫中会战中,战车第3师团实际投入的兵力为12936人。

师团之外,日军还陆续投入不少独立步兵旅团和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混成旅团下辖步兵大队五个(各810人)、炮兵队(74式75山炮4门、38式75野炮4门)、工兵队和通信队各一。除炮兵队外,每个大队辖有炮兵中队各一(92式步兵炮和41式山炮各2),整个旅团各种口径火炮计28门,全员4816人。独立步兵旅团辖独立步兵大队四个(各1427人)和一个通信队(111人),重火力配置相对薄弱,仅有四个步兵炮中队(计92式步兵炮8门),全员5985人。骑兵第4旅团是日军唯一一支参战的骑兵旅团,按编制有3200人,会战前后的实际投入兵力为3129人。

神部队是日军临时从独立步兵第11、12、13联队抽调组建的三个集成大队,其实力相当于一个加强联队或旅团,总兵力约在5000人左右。第12野战补充队也是一个旅团级单位,因相关史料的缺失,具体人数不名。但根据由第11野战补充队改编而来的独立混成91旅团(4871人)来看,第12野战补充队的人数因相差不大。

受篇幅所限,配属部队不再一一详细说明,这里仅列出配属部队的大致人数:其中,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2583人、独立野炮兵第11大队约600人、独立山炮兵第1大队约600人、野战高炮第74大队约500人、独立工兵第38、第40联队各约500人、独立工兵第59、第60大队各约150人、独立步兵第74、第5、第38大队各约1200人、汽车第21、25、26联队各约500人。

上述各部,战斗力最强的属战车第3师团,其次是第27师团、第37师团和第110师团,最弱的是独立步兵第9旅团和第12野战补充队(前者是战前新编部队,后者是训练新兵机构改组)。作为甲种师团的第27师团,战斗力无疑在参战各部中属于佼佼者。会战中,第12军司令官山内英太郎对该师团可谓爱护有加,并没有将其作为主攻师团使用,而是赋予了配合友军作战的任务。战后,该师团又继续南下参加在湖南战场上的战斗。尽管如此,该师团还是在作战期间因为气候、疾病等原因而非战斗减员近4000人,创日军自“918事变”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个巨无霸师团,也毫无争议的成为整个会战中的“倒霉师团”。

综上所属,笔者经过统计,在保守估计的情况下认为日军在豫中会战期间投入的兵力最少也有14万7000余人。而根据日军自己统计,其参战兵力为14万8000人,其中火炮269门,坦克、装甲车691辆(内坦克255辆),汽车6100辆。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按照参战日军的编制火炮数,即:甲种师团(第27师团)拥有91式105榴弹炮12门,38式75野炮36门,41式山炮12门,11式平射炮6门,94式速射炮6门,92式步兵24门,计各式火炮96门。乙种师团中,第一类(第37师团)拥有38式野炮24门,41式山炮9门,92式步兵炮18门,计各式火炮51门;第二类(第110师团)拥有41式山炮9门,92式步兵炮18门,计各式火炮27门;丙种师团拥有92式步兵炮32门,41式山炮16门,计各式火炮48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日军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拥有24门大正四年式150榴弹炮和2门缴获的120加农炮。如果再加上各师团所属重炮的话,在数量上占据优势。此外,国军对于炮兵的使用往往是分散配属,而日军则根据战况机动调配,时常集中使用,这使日军在重炮火力的压制上也完全占据了优势。另外,更为关键的是相比国军,日军的炮弹数量充足。

也就是说,光第27、第37、第110师团就拥有各类火炮达195门,加上丙种师团第62、第63、第65、第69师团等部有各类火炮168门,以及其它独立部队的火炮,保守估计就将达到600门以上。然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的日军师团或独立炮兵部队都面临着火炮短缺的困境,许多部队缺编严重,有的独立野炮部队甚至被迫换装山炮。

虽然日军大本营为“一号作战”的参战部队全力提供补充兵和各式装备补给,但火炮的缺乏依然是一个严重问题,导致投入河南战场的实际火炮仅269门(湖南战场也同样面临这个窘境)
 

(未完待续,本文由胡博,杨晓鹏,吴京昴三人共同撰稿完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重返豫湘桂之三:河南战场上的日军空前强大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