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抗日战争 > 抗战研究 > 平津抗战,赵登禹将军殉国!

平津抗战,赵登禹将军殉国!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将军

  1937年,“九一八”事变时隔六年,侵华日军已完全占领中国东三省、热河,平津危矣!华北危矣!此时驻防平津、河北一带的中国军队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29军原为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一部,至1937年,总兵力已达10万多人(其中143师驻张家口),军长宋哲元,赵登禹将军时任29军第132师师长。长城抗战后,日军通过与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已实际控制冀东非武装区,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包围北平。北平守军仅通过西南方向的卢沟桥与外界联系。

  1937年春,日本关东军大批入关,平津日军已增至三、四万人。日本华北驻屯军在平津近郊频繁举行以攻击卢沟桥、夺取宛平城为目标的军事演习。7月7日,日军为彻底切断平津守军与外界联系,突然发动卢沟桥事变,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29军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爱国将领吉鸿昌族侄)率部奋力抵抗。日军未能按预期夺取卢沟桥和宛平城,加之自身兵力不足,为拖延时间,做好发动对华全面战争的准备,华北日军与29军签订停战协定。

  与此同时,日本分别从本土和朝鲜殖民地向中国华北地区增兵,至7月底,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兵力已超过中国守军,达到十余万人。准备就绪的日军于28日凌晨对北平发起总攻,并突袭南苑第29军军部。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将军被宋哲元任命为南苑指挥官,坐镇南苑,与29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共同负责南苑防务。赵登禹将军率部与日军激战六个小时。在29军军直属部队与132师集结途中,遭遇日军伏击,赵登禹将军胸部中弹,不幸牺牲,年仅39岁!


  平津抗战前,日军已从北、南、东三个方向包围北平

  赵登禹将军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将军:“神圣任务当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命令,追授赵登禹将军为陆军上将。抗战胜利后,为纪念赵登禹将军,南京国民政府将崇元观南至太平桥的道路命名为赵登禹路(该道路沿用至今,是北京市内五条以人名命名的道路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确认赵登禹将军为抗日烈士。

  1985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赵登禹将军塑像。

  2009年9月,赵登禹将军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4年9月,佟麟阁将军名列国务院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平津抗战,29军坚守卢沟桥

  赵登禹将军生平:一位具有反帝思想的爱国军人!

  赵登禹(1898年—1937年),字舜城,山东省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任冯玉祥的随身护兵,追随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北洋军阀已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任冯玉祥部第二十八旅旅长。在“中原大战”中,冯玉祥战败,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3年初,赵登禹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长城抗战后,赵登禹因功升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132师师长,并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在平津抗战中壮烈殉国!年仅39岁!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抗日战争纪念网立场。)


  赵登禹路(北京市内五条以人名命名的道路之一)

赵登禹将军塑像

  赵登禹将军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平津抗战,赵登禹将军殉国!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