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抗日战争 > 抗战研究 > 活跃在抗日战线的日本兵

活跃在抗日战线的日本兵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兵不仅曾经被阎锡山收编,东北的几万日本兵还被解放军收编。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日本反战友人,在大力开展对日军政治宣传工作的同时,还活跃在中国抗日工作的各条战线上。在根据地的生产、军事教育、卫生服务等方面,都付出了他们的汗水和鲜血,也留下了他们对中国人民的真诚与贡献。只是,这段历史沉寂了几十年。

  日本兵有家回不了加入解放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共中央即决定各解放区部队全面出击,迅速扩大解放区。冀东军区李运昌部队和山东军区万毅部队奉命进军东北。9月5日,冀东第16分区曾克林部率先进入沈阳,开始扩充部队,搜集武器。短短几天便收编了万余人,获得了大批日军遗留下来的武器弹药。

  据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二野战病院连级会计师、日本籍军官中村义光回忆,1945年8月15日,中村正在中国伪满洲国的吉林省朝阳川警备队驻地服役。司令官将驻屯地的七十名军官集合起来,说正午有重要广播。到了正午,广播里传出了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由于日本当局当时对民众和士兵封锁战争的真正消息,“日本一定胜利”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他们对战败这个事实不能理解,就和有同样想法的一些同伴向朝鲜方面突围。但是,苏联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了东北,使他们去朝鲜的想法破灭。这以后,他们就混在开拓团逃难的人群之中,东奔西跑,十分艰难。这时苏联军队渐渐撤回了苏联国内,八路军渐渐逼进,中村他们一伙人经过商量,最后决定由盛准尉和高柳班长去吉林省敦化与东北民主联军警备二旅第五团团长、政委见面,民主联军方面表示欢迎他们参加解放军。中村等八十余人留在部队,其中有十余名有特种技能的留在二旅后勤医院工作,其他编到战斗部队或地方部队,中村分到二旅野战医院医务室。

  参加八路军以后,他们想因为是外国人,也许会受到歧视。但令他们吃惊的是,他们虽然是日本人,但是作为“同志”,受到了平等的待遇。有特殊技能的人,如医师、飞行员、炮兵等,还可以享受特殊的士官待遇。后来八路军占领东北以后,部队改编,中村所属的部队被改编成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当时在四十七军中有三百名日本人,而在整个第四野战军中,大约有四千名日本籍官兵。

  接受改造的被俘日军

  东北光复后,在东北的日本侨民大部分被遣送回国,但还有一部分日本人留在东北解放区。据当时东北9省14个市的调查统计,确实知道的日本人数有12016人,加上遗漏的估计有31030人到33000人。其中,卫生部、军工部、军需部内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较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技术队伍。具体分布在各部门的日本人数是:军区卫生部7200人,军区军工部2000人,军区军需部900人,军区其他系统1500人。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有关资料记载,到1949年,东北军工部留用的技术人员186人中,日本人就有103人,超过50%。

  曾任日中和平友好会会长的林弥一郎在回忆录《我和中国》中说:他原是日本飞行部队的飞行员和教官,具有一定的飞机操纵和作战技术。八一五东北光复的时候,他所在的部队被苏军解除武装,全体人员被送进了俘虏收容所。解放军认为他们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从而把日本战俘当作朋友对待,优待他们,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争取他们帮助训练我军的飞行人员。从此以后,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林弥一郎总共培养、训练了百数十名的中国飞行。在日方人员的帮助下,东北航空学校于1946年成立。

  留在东北的日本青年还报名参军参战,屡立战功者大有人在。仅人民解放军41军中就有88名日本人,有的是机关枪手,有的是抬担架的队员。立过大功、小功的达38名,几乎占半数。其中还有1名日籍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解放军中的日本兵和战友

  “秋山良照部队”:

  秋山良照是冀南支部盟员,他多才多艺,不但能写文章,还善于绘画。他能根据日军的具体情况,及时编写、印刷日文宣传品。

  在艰苦的环境下,靠着简陋的印刷条件,秋山良照和战友们编写印制了大量宣传品,仅1942年就多达几十万份,全部散发给日军士兵。秋山还抓住日兵的心理,经常与他们通信谈心。到1942年8月,秋山良照收到的日兵回信,累积起来有一尺多高。

  秋山良照在冀南日军中名气越来越大。后来,每当夜间反战支部到敌人碉堡喊话时,总有士兵问:“秋山君在哪里,他好吧?”“秋山君来了没有?”当时日军中纷纷传说“八路军中有个‘秋山良照’部队”,日军还专门讨论所谓“秋山事件”。日军下令通缉秋山良照,并发表公告,以连升两级和1万元悬赏。战争结束后,秋山良照回到日本。四、在敌后抗日工作各条战线上

  “我要拯救我的同胞”:

  1944年3月,新四军发起了车桥战役,反战同盟苏中支部的宣传委员松野觉参加了这次战斗。

  车桥战斗开始的前一天,松野觉不顾四天一夜的战斗和急行军的疲劳,一放下背包就刻印传单。第二天一早,他又开始练习自制的日本式弓箭,累得满头大汗。他说:“把传单绑在箭头上,射到日军那里去。”

  3月5日午夜时分,战斗打响后,敌人的掷弹筒不停地在他周围爆炸。当大围墙被突破后,他便随榴弹组的同志迅即翻过围墙,冲进街巷。

  凌晨,只剩最后一座敌堡了,他忽然撩起棉袄,系在腰间,提着喇叭筒,疾步跑到团长面前:“首长,我要求拯救我的同胞,无论如何,带我到最前线去,我要再一次向同胞们喊话。”团长答应了他的要求,他拿起大喇叭喊起话来。

  当时,日本兵正把无情的枪口对着松野觉。最初他还勉强忍着,依旧喊话,可是,发狂的日本兵把枪口瞄准他射击,松野觉心中的怒火燃烧起来,他随手拿起身边的枪,3发子弹命中了两个日本兵。当他第四次拉开枪栓的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打在他的头上。这位坚强的反战勇士,为反法西斯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从1939年底反战组织成立,到1945年8月抗战结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生命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成员,有名可考的有36人,还有多人没有留下名字。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中日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丰碑。

  参加大生产运动:

  1943年前后,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反战盟员自愿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去,他们当中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1944年,陕甘宁边区召开劳动英雄大会,日本工农学校学员新川久男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模范,学员前岛、西村等也被评为劳动模范。在晋冀鲁豫边区,反战同盟成员田村和青昭荣获一等劳动奖章。在华中,反战同盟淮北支部的后藤勇、苏北支部的古贺初美光荣地出席了根据地召开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日本白求恩”:

  山田一郎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被俘前是日军中尉医官,参加觉醒联盟以后,自愿为八路军从事医疗服务。他对八路军病员热忱、周到,而且医术精湛。在根据地药物奇缺的情况下,他就地取材研制出治疗肺病的代用药品,服务于军民,曾被誉为“日本白求恩”。由他治好的垂危病人、中国史学专家刘大年,在1998年到日本时还专门拜见了这位老朋友。

  日本反战人士和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时期,朝夕相处,手足相亲。在这种特殊环境和方式下建立的友谊,以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为基础,在战火中经受了考验,是中日友好史上永远值得珍视的重要篇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活跃在抗日战线的日本兵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