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人物 > 秦大树:考古是一种生活态度

秦大树:考古是一种生活态度

杨飒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外表温文尔雅,声音富有磁性,这是秦大树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刚刚出差回来的秦大树,虽然有着一些疲惫,仍然很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秦大树讲起考古,如醉如痴。


 

 

    选择考古:“真正喜欢并甘于清苦”

    秦大树1981年进入北大考古专业,至今已有31年。在此之前,他曾在部队当了四年的兵。因何结缘考古,他回忆道:“当兵的时候,花大量时间进行政治学习,觉得比较烦,所以在选专业的时候,就选了一个比较学术的专业”。当时,考古是众人眼里是“比较清贫、纯学术”的专业。秦大树进入这个专业后,也有过思考,也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他“喜爱这个专业”,愿意“踏踏实实做这个工作”。

    在秦大树看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考古“必不可少”。他认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是和文化底蕴分不开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人喜欢考古。”

    结合自己在发达国家的所见所闻,秦大树说道,许多热爱、从事考古工作,以及进行考古研究的往往都是“有钱又有闲”的人。现在很多同学学习这个专业,从观念上来讲,并不是想通过这个行业来赚钱发达,而是真正出于对考古的喜爱。在他眼里,“考古越来越成为一个人们享受生活的专业。”

    不过,“这个专业也不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来喜爱,真正踏踏实实做研究的人,必须是真正喜欢并且甘于清苦的人”,秦大树这样说道。在他看来,“喜欢、悟性和努力”是从事考古研究的必备品质,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真正地做好考古学研究工作,才能真正地享受考古工作,真正视考古为一种生活态度。


    公众参与:“公众和考古研究应该是鱼和水的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大众眼中的考古学是“象牙塔”里的学问。考古学者也只是潜心研究,并不重视向公众的宣传。这两方面的作用导致了考古的研究人员和受众都很狭小。

    在秦大树看来,公众与考古研究的关系极为密切,“公众和考古研究应该也是鱼和水的关系。研究如果完全得不到公众的关注,学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他一针见血地说道。

    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知识和传统的需求增多,秦大树认为目前的考古有“走向大众”的趋势,因为考古恰恰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本民族的物质文化”,并得到“精神文化层面的满足。”

    当前,公众对文物、考古工作存在一些误解。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文物造假”层出不穷。秦大树认为,文物造假和真正的考古研究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他解释道,造假的人和专业的考古工作者“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他用瓷器考古做例证:“比如北宋后期的瓷器,它的造型、釉色和纹饰是有一定的组合关系的 。但造假的人往往了解不到那么细致,就会出现‘用一个金代造型的器物,加一个北宋的纹饰’”,这样造假的痕迹就显而易见了。
   
    如何让考古走进公众?秦大树认为媒体报道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媒体又是一把“双刃剑”,他指出,媒体和考古始终是“一个矛盾”。“媒体追求新、奇,有时把本身没有那么重要的事情放大,造成公众对考古发掘的误解,给考古工作者一些压力。”当然,结合这几年的发掘经历,秦大树也看到,处理好媒体与考古工作的关系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2009年,秦大树作为考古领队对定窑遗址进行发掘。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建立了“定窑遗址发掘”的官方博客,第一时间公开定窑发掘的信息。这一博客分为“学术纵横”、“戏说工作”、“整理感悟”、“官方消息”等板块。定窑遗址的发掘情况、发掘目的、发掘收获等文字和图片信息一一陈列其中。参加发掘的学生还发布了一些考古工作中的生活细节,分享他们的发掘体会。博客上既有深入浅出的学术探讨,又有趣味多多的生活琐事。使媒体可以从中获得准确详细的信息,相关的报道就大多比较公允。秦大树以此为例子说明,媒体与考古工作也可以完美结合,既准确地传达考古发掘信息,又生动地让公众了解到考古工作中的趣味。


    北大教学:“老来师生如兄弟”

    谈及和学生的关系时,秦大树会心地笑了:“老话说‘老来师生如兄弟’,对学生该严格要求的就是严格要求,但该帮忙的地方也一定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忙。”

    在课堂上,秦大树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此同时,他也把学生自己的讨论展示和老师点评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享受课堂乐趣的同时,领略知识的魅力。

    著名考古学家、北大考古系教授宿白是秦大树的导师。秦大树提到,宿白先生非常重视和善于在考古研究中运用古代文献。在教学中,秦大树深受宿白先生这一理念的影响,他在教授研究生的课程时,便要求学生“听历史系的文献课和断代史课”,一是要“了解历史”,二是要“学会怎么收集和利用文献”。“例如陶瓷研究就特别具象,特别重实物,但做为历史时期考古的部分,要做好研究,还必须掌握充足的文献知识。” 秦大树对文献的重要性进行了补充。

    虽然现在的检索系统很发达,秦大树却发现,很多学生随意引用资料而忽略文献本身的价值和可靠性。秦大树总对学生说道,“当时人记当时事,是第一手资料;古代人记前朝的事儿,是第二手资料”,在他看来,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过去,像王国维,宿白先生那时候,在文献的学习上是有一套规矩的,三岁背《三字经》,七岁背完《左传》,那种皓首穷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也不必那样了。”然而即便现在的检索系统很发达,秦大树也强调,“必须有相对牢固的基础”,因为“知识是海量的,学无止境”。

 

附人物简介:

    秦大树,1985、1988和1997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在北京语言大学进修英语,1993-94年在埃及开罗大学进修。从1988年开始一直在北京大学工作,其间于1998至2000年在美国史密森研究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做博士后研究。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宋元明考古和陶瓷考古。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秦大树:考古是一种生活态度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