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人物 > 张弛:专注田野考古廿五载

张弛:专注田野考古廿五载

梅柳 沈於婕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清瘦而精神的脸庞,一副细圆框眼镜,略带腼腆的微笑。一走进办公室,张弛的儒雅之气便迎面而来。近日,这位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接受了北大新闻网记者的采访,向记者讲述起他的考古之路。
 
  “误入”考古中,一去廿五
 
  回忆当年初入考古系,张弛一脸笑意,“当时老师和家长希望我进中文系,出于高中孩子的逆反心理,我最终选择学考古。”张弛就是这样“误入”考古,并且一坚持就是三十年。
 
  入门考古,恩师严文明的教诲让张弛终生难忘,“我的老师严文明是开创聚落田野考古方法的第一人,他的学生们后来都走向不同研究方向,而我现在正是在新石器方向上继续运用他的那套方法进行研究。”提及恩师,张弛称自己不及其十分之一。近二十五年的考古生涯,张弛一直力图将恩师的方法继承发扬,不断加以创新,以期接近老师的高度。
 
  在田野考古工作中,张弛专攻新石器考古,山东、湖北、江西、河南,绵延的山岭,荒凉的野外,都时常可见他专注的背影。张弛的足迹遍布河南、湖北等地,多次率队进行了重要发掘。
 
  2009年,张弛主持的“田野考古实习”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张弛一丝不苟的授课态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08级本科生王姝婧回忆起自己的八里岗之行,“大到整个聚落的布局与遗物的分期,小到发掘记录表上每个空格的填写,张弛老师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张弛还总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面对每一个遗迹都要考虑成因,分析每件遗物都要注意其工艺等。张弛不仅仅传授给学生一种田野操作规程和考古技术,更在潜移默化中提炼一种一以贯之的治学方法。
 
  “知行合一,品味考古。远离尘嚣的田野中寻得心灵的净土,虔诚求索历史的迷踪,静心领悟先祖的智慧。一柄手铲,一个背包,一本记录,一方黄土,距离城市一百公里,距离千年帝都只有不到五米。漫漫考古路,悠悠赤子心。”北大考古系09级本科生解心怡曾这样生动地描述这门课程。
 
  “田野考古是最重要的课程”
 
  学生田野考古实习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教学的一大特色。学院安排考古学专业学生(今年新增博物馆学专业)在大三上学期到考古基地接受全套田野考古训练。自上世纪50年代由北大开创至今,经过不断完善发展,田野考古实习教学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可行的方案,也取得了颇丰成果:1993年,考古文博学院的田野考古实习荣获北京市高教局颁发的国家二等奖;2003年,“新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荣获北京市高教局高校教学一等奖。
 
  但实际上,目前由于师资、资金等限制,许多大学并不能完全贯彻田野考古的初衷。而北大,始终坚持由老师亲自带队,与各考古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高质量地完成田野考古。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张弛不无自豪地表示:“在田野考古方面,过去北大是公认的龙头,其他学校都承认我们的教学十分有效,纷纷效仿,国外也有许多学校欣赏我们的做法,希望能为他们的学生提供交流机会,今年哈佛大学也已表达合作意愿。” 
 
  在田野考古过程中,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老师带领学生们深入各考古基地进行实地调查、挖掘,这期间伙食、住宿等细节全部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管理。这也是田野考古不同于其他专业实习的地方:耗时更长,对体力要求高,需要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身处考古田野基地的团队还要学会与当地村民沟通。故张弛认为,田野实习的这些经历为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其就业或学术生涯都有深远影响。
 
  在一次田野考古实习中,有一位名叫李建伟的同学给张弛留下深刻的印象。张弛饶有兴味地回忆道,“当时这位同学在田野考古中担任伙委,他跟当地村民关系友善,因而在资金、食品有限的情况下,得以用较低价格购进食物,保证了实习队伍的伙食、生活质量。”尽管这位同学这门课程的最后得分并不高,但随行的老师们都对他给予好评。李建伟自己也曾提到,这次田野考古的经历对他一生意义重大,虽然之后他并没有继续从事考古行业,但他却从实习中提升了自身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明确了发展方向。
 
  谈及田野考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故事,张弛记忆犹新,仿佛越过荏苒岁月,带领我们回到了一次次田野考古的现场情境。从当年跟随恩师野外实习,到如今带领学生,组织田野考古,张弛老师笑称真切体会到个中不同。“申请资金,联系基地,督促学生,这些都是作为带队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压力更大,担子更重,但我也更有成就感。”
 
  立足传统,积极创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聚落考古成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聚落考古探究史前社会的复杂化过程,能够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丰富中国在史前文明研究领域的探索;另一方面,用聚落考古的观念去思考和组织田野考古工作,对田野考古作业要求的提升和田野考古作业方式的革新起了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聚落考古系统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张弛通过对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等的长期考察研究,为聚落考古学这一新兴领域提供了研究典范。其撰写的《民和阳山》、《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聚落研究》等学术专著也成为了许多高校聚落考古课程的推荐书目。
 
  采访席间,张弛向记者畅谈了学院发展的诸多成就。他指出,伴随着遥感考古、生物考古等新技术的成熟,以及考古发现社会关注度的日益提升,田野考古的研究环境已有较大的改善。近年来,考古文博学院的田野考古成绩斐然,与地方考古研究院联合发掘的郑州老奶奶庙遗址、陕西岐山凤凰山(周公庙)遗址、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等20个项目当选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等考古行业内的规章由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牵头制定,相关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也由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负责。
 
  然而,安不忘危,谈及学院未来发展之时,张弛露出了少有的严肃神情。他认为新阶段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虽然田野考古实习是北大的传统优势项目,但我们要立足传统积极创新,开展多元合作,继续保持优势,并适当开拓文物保护等新的热点领域。”
 
  附张弛简介:
 
  张弛教授:北京大学1985年历史学学士,1988年历史学硕士,1997年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考古学系系主任。
 
  学术专长:中国新石器考古。
 
  曾授课程:考古学导论 、田野考古实习(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代表论著:《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聚落研究》;《半山式文化遗存分析》(《考古学研究》[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良渚文化大墓试析》(《考古学研究》[三],科学出版社,1997年);《石家河遗址调查报告》(主要执笔人之一;《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辑,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张弛:专注田野考古廿五载

微信扫码分享